5月4日深夜,市区宝龙二十四街灯火通明,一家挂着暖黄招牌的“苏姑娘花甲”小吃店内,27岁的许恒正在灶台前娴熟地翻煮食材。不足30平方米的空间里股票配资协议,蒜香与辣香交织升腾,食客此起彼伏的“加份米线”的呼叫声响起,为这座城市的夜经济添上一份烟火气。
这位笑容满面的年轻店主,曾辗转南京务工多年。两年前在玄武区巷弄里邂逅的一碗花甲米线,悄然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。“当时尝到这碗花甲米线,鲜香直击味蕾,突然就找到了人生方向。”许恒回忆道。
连续半个月登门求教,这个行动力强的宿迁青年用赤诚叩开师门,终以诚意打动老师傅,习得独家配方。2024年夏天,带着勤学苦练的扎实技艺,许恒踏上返乡创业之路。创业初期,他四处考察宿城区商圈生态,用脚步丈量过数十里街巷烟火,最终选择将小店招牌嵌进热闹的宝龙商圈——这个夜间客流量巨大的商业地标,自此飘起一缕承载着青年创业梦想的独特香味。
展开剩余62%“花甲都是当日采购吐沙,米线坚持传统水发工艺。”许恒手指着后厨的灶台,十几个标注着秘制配方的调料罐整齐排列。店内有香辣与蒜泥两款主打口味,既保留传统精髓又融入创新元素,开业3个月便收获大批回头客。
回头客就是财富,许恒说,靠手艺吃饭一定能在宿迁立足,让自己的小家生活过得越来越好。这位27岁的返乡青年用数据说话:开业近10个月,每周固定消费2次以上的回头客占店铺顾客的一半,成为支撑小店运营的核心客群。
许恒告诉笔者,留住老顾客比开发新客更重要。“周五晚上经常光顾的上班族王女士每次要求少辣多醋,还有家长固定每周五为孩子购买无辣套餐。”他在心中记下每一位老顾客的习惯,用贴心的服务吸引顾客。
许恒严格遵循师傅教导的标准化流程:每天清晨5点验收食材,花甲吐沙时间精确控制在4小时,酱料配比严格控制误差。这种坚持让店内的招牌花甲粉丝单日最高售卖60份,复购率稳定在60%以上。
实实在在的营收印证了他的判断。根据记账本,门店营业半年基本实现盈亏平衡,目前日均营业额保持在1000元左右。去年冬季,店铺成功在各大外卖平台上线,老顾客足不出户在家也能享受美味的花甲套餐。
“手艺活讲究细水长流。”许恒指着墙上挂着的《食品安全检测报告》说。考虑到创业成本,近期他正打算将店铺迁移至房租较便宜的地段,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逐步延长营业时间。他说好的地段固然重要,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,只要他用心经营,这家小店就一定能焕发新生。这位青年创业者的规划,正在热气腾腾的灶台前一步步变为现实。
从南京务工人员到宿迁宝龙二十四街烟火灶台前的创业者,许恒的转型之路充满韧劲。除招牌花甲米线外,他还推出手工水饺、现包馄饨、宿迁特色娃娃鱼等小吃矩阵。每天收工、清理、采购、复盘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股票配资协议,这个“90后”青年用沾着花甲味的双手诠释奋斗:“在家乡的土地上,每一滴汗水都带着踏实。”(徐欢)
发布于:江苏省